中医养生指南
三伏养生
三伏已至,此时气温最高、湿度最大,是一年中最炎热潮湿的时节。中医认为,养生需顺应时令,此时应注重培补阳气、增强正气。依据“寒者热之”“虚则补之” 的治疗原则,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,人体毛孔舒张、气血更易趋向体表,正是调理身体的好时机。此时选用辛温散寒、通经活络的药物贴敷于特定穴位,或进行艾灸,能借助天时与药力的双重作用,达到理想的养生疗愈效果。
温阳驱邪
借助天时阳气与药物热力,驱散体内积久的寒邪。
固本培元
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促进气血生成,提升机体免疫力。
通经活络
改善关节及经络的气血阻滞状态,缓解疼痛、僵硬等症状。
这一疗法顺应 “春夏养阳” 的自然规律,能强化人体阳气丰益国际,使机体在秋冬季节更好地抵御外邪侵袭。
三伏灸:顺应天时的中医疗法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。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盛、人体气血运行最通畅的时节,此时皮肤毛孔舒张、气血流动加快,通过外治法干预,更易激发机体阳气、调节脏腑功能、增强抗病能力。中医灸法历史悠久,《外科正宗》中就记载了桑木灸、隔物灸、雷火神针等多种灸法,均体现了 “因时制宜、因人施灸” 的中医思想。
绥化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推出“三伏灸” 特色疗法,通过艾灸+中药贴敷刺激特定穴位,温通经络、驱散寒湿,为冬季高发的虚寒性疾病筑牢防护屏障。
三伏灸的时间通常涵盖伏前、初伏、中伏、末伏及加强期五个阶段。
初伏灸
7月20日 - 7月29日
7月30日 - 8月8日
中伏灸
末
伏灸
8月9日 -8月18日丰益国际
三伏灸适应症
三伏灸以“冬病夏治” 为理论基础,是广受认可的传统中医疗法。它通过在夏季阳气隆盛时调理体质,既能防治冬季好发的哮喘、腹泻、肩周炎等疾病,降低其秋冬发作频率;也能改善日常常见的虚寒类病症 —— 如畏寒肢冷、脾胃虚寒、关节冷痛等,通过激发经络气血、温煦脏腑阳气,实现治疗、预防及缓解症状的多重作用。
但三伏灸并非包治百病,主要适用于以下病症及情况:
呼吸系统疾病
慢性咳嗽、哮喘、支气管炎、慢阻肺、慢性鼻窦炎、过敏性鼻炎等。
消化系统疾病
慢性肠胃病、慢性腹泻、小儿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、虚寒性胃痛、寒性结肠炎等等各种消化道疾病。
妇科疾病
痛经、不孕、月经不调、慢性盆腔炎、产后疼痛等。
疼痛类疾病
关节疼痛、肩周炎、颈椎病、腰椎病、带状疱疹后遗症等。
亚健康状态调理
阳虚体质、气虚体质、亚健康疲劳、体虚易感及免疫力低下。
禁忌人群
1.孕妇
2.过敏体质者
3.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
4.皮肤感染、破溃或疱疖者
5.发热、痰黄、咯血等急性感染期患者
6.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及热性体质者
饮食起居禁忌
1.三伏灸期间建议避免冷饮、辛辣刺激和高脂食物,以免影响消化功能和身体对治疗的调节反应,影响疗效。
2.施灸期间应避免风扇、空调等冷风直吹,以免影响身体对热刺激的反应和疗效。
空调可适度使用,保持室温舒适即可。
注意事项:及时补充津液
艾灸前后应适量饮用温水,帮助补充水分、调节体温,避免口干不适。
也可饮用酸梅汤或柠檬水来养阴生津,提升灸疗后的舒适感与疗效。
编辑:宣传统战科丰益国际
发布于:北京市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